emc平台入口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emc平台入口 > 新闻动态 > 这个假期, 当你允许孩子“浪费时间”, 不出1个月, 他就能学会自律

这个假期, 当你允许孩子“浪费时间”, 不出1个月, 他就能学会自律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7:13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邻居家孩子和我家娃一样,这个暑假将二升三年级。但他们家娃,写作业那叫一个磨蹭!

每次妈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,一会儿催“快点写”,一会儿喊“专心点”……

可孩子呢,越催越慢,母子俩常常闹得不愉快。

后来我告诉这位妈妈,试着改变策略:每天给孩子留出1小时自由时间,不要干涉他做任何事。

没想到,坚持一段时间后,孩子写作业居然主动多了,效率也提高了不少。
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质疑:这怎么可能?

但事实就是如此!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颠覆认知的观点:允许孩子浪费时间=培养自律。

被严格控制时间的孩子,更容易失去自律能力

在很多家庭里,家长都充当着“人形闹钟”的角色,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:

“赶紧写作业,别玩了!”

“还磨蹭!这点作业你要搞到什么时候?”

“都几点了,还不去睡觉!”

结果呢,孩子不仅没变快,反而越催越慢,亲子关系也变得越发紧张!

一位家长做了个“大胆”的实验:允许儿子每天有1小时完全自由的时间,干啥行,哪怕发呆也不管。

一个月后,奇迹出现了:孩子开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,写作业不用催,还主动要求学新知识。

不相信?其实啊,这背后是有科学原理的。

从“自我决定理论”来说,孩子养成自律,需要3种心理营养。

✔️自主感:比如孩子用这1小时的自由时间,选择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乐高积木。

✔️胜利感:当孩子完成乐高搭建,可具体表扬他:“你玩乐高时特别专注,这耐心很棒!”

✔️归属感:自由时间结束后,轻拍孩子肩膀说:“看你玩得这么开心,妈妈也跟着高兴。”

当孩子有了这3种心理营养,他的内驱力就像被点燃的小火苗,自律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!

所以,孩子成长过程中,真的需要一些“无所事事”的时间。

这段时间里,他们的大脑会自动整理信息,比如把白天所学知识进行梳理。

而且,孩子会在这段时间里:自我意识觉醒、自我认知提升,创造力也会得到升华!

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空白效应”——

当人对感知对象不完整时,人会自主联想补充,由此产生更强心理效应,让印象更深刻。

如何做到,科学地允许孩子“浪费时间”

1、跟孩子约定“自由时间”

比如放学后5-6点,假期可以适当延长一些,或分时段(如上午40分钟,下午40分钟)。

在自由时间里,孩子完全自主,家长不干涉、不安排、不评价。

可以用闹钟计时,到点提醒孩子:“自由时间结束啦,接下来切换哪个任务呀?”

如遇特殊情况,可跟孩子商量:“明天要考试了,今天自由时间缩短为30分钟,你想怎么用呢?”

2、多提问 别催促

把你以往的那一道道“催命符”改成提问的句式。比如:

“你打算怎么安排接下来的时间?”

“你准备先做课前预习,还是先完成口算?”

“你需要用3分钟还是5分钟完成睡前流程?”

提问式对话,比命令更能激活孩子的前额叶(大脑中负责计划、决策、问题解决等功能关键区域)。

因为提问,会促使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,前额叶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。

3、利用睡前轻松小复盘

注意,可别搞成审问了!

要像朋友聊天一样问孩子:“今天自由时间,你最开心的是什么?”

然后三步让孩子收获更多成长与自信:

一肯定行为,“你今天搭的积木造型特别有创意呀!”

二好奇提问,“你还搭了一座桥,当时是怎么想到的?”

三赋能结尾,“明天的自由时间,你又会有什么新尝试呀?”

4、给孩子提供支持

要如何给孩子提供支持?咱们可以先观察 - 做记录 - 确实支持模型。比如:

第一周,观察孩子自由时间内出现的高频行为,并录记下来。

第二周,标注孩子专注超过20分钟的活动。

第三周,根据孩子的兴趣提供合适的支持。

如果孩子爱拼搭,可准备他心仪的积木套装,或带他去参观科技馆模型展;

如果孩子爱画画,那就买一套齐全的绘画装备,或给他报名绘画兴趣班;

倘若孩子只喜欢发呆,咱也别打扰,可以在阳台架台望远镜,让他自由观察。

陪读家长最常见的3个错误

⚠️忍不住说教

看到孩子在桌前无所事事:发呆、扣橡皮、撕草稿纸边角……老天奶,这可太浪费时间了!

咱可忍住了,千万别说教,会破坏孩子的自主感。

如果实在看不下去,可以暂时离开,或设置一个“不干预倒计时”,总之,忍忍就好。

但若是孩子主动求助,说:“妈妈,我有点无聊。”

那么可以试着引导他,“你觉得做点啥不无聊呢?”

⚠️变相的控制

有些家长嘴上说给孩子自由时间,实际上却是有条件的。

“你可以玩,但只能玩益智类玩具”、“自由时间后,必须多看两页书”……

如此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!

建议可以跟孩子一起签个“自由时间承诺书”,确保自己对孩子的自由时间,不做任何干涉。

⚠️急于求成

改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刚开始一段时间,孩子可能会“报复性玩耍”,这是长期被控制后的反弹!

而后,孩子会慢慢开始探索新活动,从“瞎玩”过渡到“有目的地玩”。

一个月左右(至少21天以上),孩子自律迹象就会初步显现。

比如自由时间后,孩子不再需要提醒,会自己收拾玩具,并主动投入写作业。

写在最后

家长们,不如现在就可以试试,告诉孩子:“接下来1小时完全属于你。”

然后千万要忍住,不干涉、不安排、不评价!

真正的教育,不是将时间计划表填满孩子的人生,而是帮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节奏。

仅以此文,送给有同样焦虑的家长,一起做松弛淡定的父母,陪伴孩子快乐成长!



Powered by emc平台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